專題欄目
“中國五金名城”是這樣煉成的
編者按:光陰荏苒,改革開放走過了40個年頭。40年來,神州大地發生了滄桑巨變,中國五金之都—永康也日新月異。1992年創建的五金城見證了改革開放以來永康千千萬萬個五金弄潮兒艱苦奮斗的歷程,是永康從“小五金”到“大五金”轉變的一個縮影。站在新時代重溫波瀾壯闊的改革歷程,從五金城出發尋找改革開放印記。為此,本報特推出“厲害了,我的五金城—紀念改革開放40周年特別報道”,全面展示改革開放40年以來五金行業和五金城發生的巨變。
改革潮涌千山綠,開放風催萬戶春。1992年,在永康發展史上,有兩件事留下了光輝燦爛的一筆,一是永康撤縣建市,二是五金城開業。在改革開放的春風里,中國科技五金城搭上市場經濟的翅膀,開始書寫了一篇動人心弦的五金華章。
1992年2月2日,農歷除夕前一天,《永康日報》上刊登了一則商業廣告,雙股金釵寶地五金市場招商。這則廣告,標志著五金城進入了實質性階段。僅僅十多天的時間,收取攤位費的攤位達到了1320個,初次招商盛況空前。
然而,新事物剛剛出現的時候,人們總是猶豫不決,甚至在一開始便否定它,當事態明朗時,人們又對之前的行為后悔起來。“市場目前連影子都沒有,到底能不能興旺起來?”抱著這種想法,當時一些已經繳納攤位費的人,由于缺乏信心,前來要求退商鋪。但是后來開工后,一些退鋪的人又來重新要商鋪。
就在旁觀者的猶豫和反復中, 1992年12月21日,五金城首期工程竣工開業暨投資開發懇談會在雙股金釵隆重舉行,當時的市黨政領導、外賓、商戶、市民、外商共計上萬余人參加了慶典。五金城的開業被評為永康市當年的十大新聞之一。
1993年1月1日,五金城市場試營業,當年市場成交額3億元。
1994年1—9月,五金城市場成交額已超過6億元,每天成交額在230萬元以上,經營品種擴大至機械五金、裝潢五金、日用五金等系列2000多個產品。在五金城市場帶動下,永康從事五金行業企業1400多家,從業人員15萬余人,占全市勞動力一半,創年產值80多億元。
1996年,五金城市場乘勢追擊,興建了7萬平方米的一區大型室內市場:1997年3月,一個1.2萬平方米全國最大的屋頂花園落戶五金城,同年10月,建成1.3萬平方米的五金廣場;1999年,建成1.5萬平方米的五區市場;2006年,改造建成1.1萬平方米的六區市場;2007年,1.8萬平方米的七區市場投入改造,并于2008年投入使用……
伴隨著五金城每一次都能精準踩著發展節點而來的是市場成交額逐年穩步上升。從首期17656平方米的建筑面積,757個店鋪到現在市場總營業面積80萬平方米,營業店鋪4500間,從1993年的3億元到2017年的458億元,五金城正經歷著翻天覆地的變化。“買五金、賣五金,要到中國科技五金城。”時至今日,五金城已是一個集群化、產業化、現代化的開放型五金交易市場,匯集五金產品與生產資料交易、信息發布、五金展會、五金指數、網上市場于一體。目前建有金城市場、金都市場兩個實體市場群、“尚五金”電商平臺和17萬平方米的國際會展中心。市場設有日用五金、建筑五金、工具五金及機電設備、金屬材料、裝飾建材等經營區塊,市場交易品種19大類上萬種,輻射全國各地及世界170多個國家和地區,2017年實體市場成交額458億元(不包括博覽會),市場成交額及增長幅度連續多年位居全國同類市場之首。
市場決策者并沒有因為已有的成績而止步,而是向著更高的目標邁進。2001年3月25日,五金城二期市場(2007年改名為金都市場)舉行奠基儀式。二期市場東連330國道,北靠繁華的五金城一期市場,西臨汽車東站,區域優勢明顯。根據規劃,二期市場總建筑面積25萬平方米,投資1.5億元,24幢10條街區共768間營業房。當時,永康的杯業、電動工具行業、門業等各行各業,“浪潮經濟”一浪接著一浪。為了更好地扶持當地特色產業的發展,五金城二期市場實行了劃行歸市,這在當時走在了全國前列。在二期市場的招商和落實過程中,五金城集團按照省星級文明市場的標準,打造了磨具材料、機械設備、金屬資料、五金產品交易新區、市場倉儲區、停車場等服務項目,希望能增強市場的凝聚力、競爭力和輻射力。為了讓新市場快速熱鬧興旺起來,五金城集團還從一期市場中引入了十多家大戶,輔以各項優惠政策。
經過幾年發展,現在的金都市場已成為集五金機電、文體用品、日用五金、健身器材、酒店用品為主體的綜合性商貿區。寬敞的空間、整潔有序的市場環境、豐富的產品,讓金都市場成為五金城發展的一大亮點。
2009年,五金城人在麗州大地上又揮灑了重重的一筆:國際會展中心于當年3月25日開工建設。
2011年9月,總占地面積17.6萬平方米、建筑面積16.2萬平方米,可提供室內外5000個標準展位的國際會展中心正式啟用,并成功舉辦了第16屆中國五金博覽會。這個浙中永武縉區域最大展館成為永康會展經濟發展大平臺。
2016年,五金城集團以“走出去”發展戰略為抓手,尋找新的發展空間,先后在銀川、鄭州、湖北恩施開設永康五金直銷中心和“五金優選”直營店,助推五金城轉型提升,加快“二次出發”。
2017年,“中國永康.保山五金博覽會”成功舉辦讓市場經營戶“走出去”邁出了扎實的第一步。五金城集團董事長兼總經理夏霆說,如今的市場和會展在本地發展逐漸趨于飽和,要帶著商戶一起“走出去”,到市場資源豐富的地方尋找商機、到“水草豐盛”的地方搶占市場,實現由“農耕”到“游牧”的轉變。
如何進一步解除現有羈絆,讓五金城金字招牌發揮更大光彩,五金城集團領導班子審時度勢,謀劃市場布局。2010年,金城三區、七區營業房改造后重新劃行歸市,將相同接近業態歸到一條街和區域中,重大改動后,市場要素更加整合,功能更明晰,定位更清晰。隨后,五金城集團趁熱打鐵,對市場道路進行大改造。雨污分流、地面硬化……路面寬敞,集團投資1400多萬、設施全部到位的整個市場煥然一新!
隨著市場硬件設施的改造提升,五金城市場向省五星級文明規范市場發起了沖刺。并于2012年獲得“浙江省五星級文明規范市場” 榮譽。
2016年,在“創國衛”大行動中,按照集團董事長兼總經理夏霆提出的“治臟亂、保整潔、求美化”三步工作法,五金城集團對市場環境衛生進行全面治理,修復華溪沿溪欄桿等基礎設施,切實清理市場和社區“臟亂差”,依法拆除不規范廣告和破損標語廣告,清除“牛皮癬”,集中整治占道經營行為,使五金城市場面貌明顯改觀,擦亮了五金城這張“金名片”。除此之外,借著創國衛契機,五金城集團致力于創國衛長效工作機制的建立健全,積極探索創國衛工作的長效化,建立配套管理制度,組建市場行政執法管理隊伍,配備專用設施設備,將創國衛轉為各部門(公司)的經常性工作,努力實現創國衛工作的常態化,全面鞏固創國衛工作的成果,讓市場管理更規范、有效。
《中國科技五金城》報記者:何春艷